花了幾天時間整理了狹義相對論筆記,覺得能把一門學問的脈絡像這樣整理出來,感覺還蠻不錯的!
對我來說,狹義相對論的一大特色是 —— 僅透過少量的物理事實,卻能顛覆傳統認知,並展開許多豐富有趣的物理情境。怎麼說呢?一切都是從光速恆定開始的,光速的恆定迫使時間做出讓步,並重新思考同時性和校時的問題。加上生活中有太多物理量依賴時間,因此引發了一連串的變革:傳統的物理大廈開始倒塌,時間開始膨脹,長度開始收縮,速度開始放緩疊加,聲音頻率開始轉變,甚至出現了孿生悖論的說法。接著勞倫茲轉換誕生了,接管了伽利略轉換所掌管的秩序,新的秩序也帶來了新的視野,時間和空間開始融合,抽象的幾何觀正在悄悄的醞釀,通往廣義相對論的鑰匙近在眼前。回過頭來看,一切都是從光速恆定開始的,不得不佩服物理學家們的直覺和想像力!
但總覺得還是少了什麼
雖然對這次的筆記整理還算滿意,也能理解其中的發展脈絡,但我還是無法深刻的 “感受“ 這些知識,我認為這對物理直覺的培養是重要的。怎麼說呢?回想起高中在學物理的時候,比起電磁學我對力學有更高的掌握,因為力學的物理直覺早已融入了生活中。好比說,接球是對拋物線運動的直覺培養,因為你要能預測並把手放到正確的位置。又或是在計算物體掉落的速度時,我幾乎不用為正負號煩惱,因為我的直覺告訴我掉落的物體會加速向下。反觀電磁學就抽象得多,我們得謹慎計算電場和磁場間巧妙的消長關係,一不小心可能差個負號得到了錯誤的結果。因為電磁學知識相對於力學更難被 “感受“ 到,我們缺乏這些知識的物理直覺,更多是依賴於紙上的數學推導。我認為在學習相對論時也有類似的狀況,這些知識甚至時常違反我們先天所培養的直覺,以至於它更難被深刻的掌握。
想像一下,你為了能更好的 “感受“ 狹義相對論這門知識,決定在一個光速行進非常緩慢的假想世界裡生活上一段時間。那裡的光速依舊是上限,但普通交通工具很容易接近這個數值,所以你的生活中,無時無刻都需要跟這些相對論效應打交道。那麼,這樣的社會能發展出怎樣的工具、語言甚至是做事的方法呢?對我來說,這群生活在假想世界的人們都是狹義相對論這門知識的天才,他們有很強的物理直覺,甚至有能力為這門知識發展出更好的研究工具和語言。
歐對了,他們可能會提醒你,下課不要在走廊奔跑,不然上課時間很快就到了!